当前位置: 首页 > 图文内容
躬耕五十载 心系中医药发展——记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会长田振国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2021-04-14 13:43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3月26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第四次会长工作会议在山东召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肛肠界专家。会上,田振国会长结合学会工作提出中医肛肠专业发展,传承创新,新思路,新任务新目标。9名专家进行了发言,为编制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躬耕五十载 心系中医药发展——记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会长田振国

  看到会议盛况,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会长田振国长舒了一口气:“这是今年肛肠分会第一次大规模会议,看到各位专家对中医肛肠学科的发展献言献策,我很欣慰。”

  1970年,18岁的田振国从他的家乡内蒙古赤峰考入辽宁中医药大学,从此踏上悬壶济世之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肛肠科属于冷门学科,发展迟缓,鲜少有人问津。但这个赤峰小伙却不愿随波逐流,他认为中医药在肛肠病领域大有可为,带着这样的信念,他毅然投身于这一学科,至今已有近50年。

  传承创新 发挥特色和原创科技优势

  田振国教授笃信中医在肛肠疾病上的疗效。他介绍,中医药治疗肛肠病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历代医家对肛肠疾病均有著述。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医学家就提出了“痔”“瘘”的病名,为后世所采用,并沿用至今。到了宋、元、明三代,中医肛肠科学已经逐渐发展称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挂线法、注射法、灌肠法、熏洗法、结扎法等传统技术至今仍在使用,并深受患者肯定。田振国教授指出,西医在治疗肛肠病上主要采用切除治疗,但肛门是环形肌肉,不易愈合,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相比于西医,中医在肛肠治疗上保守疗法多,破坏性小,可以在不大规模破坏原功能的情况下,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因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为适宜技术。

  “一切为了病人”是田振国教授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始终坚持在改善病情的同时,还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田振国教授在中医肛肠领域不断传承创新。一方面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病、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针灸及穴位埋线加生物反馈治疗便秘、中药术后创面换药、结直肠癌术后中药辅助化疗等特色优势疗法;一方面注重创新,改良传统术式,率先在国内开展以微创为治疗指导思想的新技术、新疗法,如高位肛周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术、复杂性肛瘘一次切开挂线术、硬化剂注射加环缩术治疗直肠黏膜堆积、经内镜注射中药硬化剂治疗高位大肠息肉等创新疗法,临床疗效显著,极大地缩短了病程,减轻患者病痛。

  田振国教授还创立了“宣通气血、寒热并用”治疗炎症性肠病和“以补为通,以补治秘”治疗慢性便秘的学术思想。其中“宣通气血、寒热并用”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学术思想已被收入国家统编教材《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创新中药制剂“通腑宁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两项课题获辽宁省科协科技进步一等奖。

  建设专科 打造三甲肛肠医院

  大学毕业后,田振国教授选择了留校。此后,他在辽宁中医药大学的不同附属医院从事管理工作,并一手建立了国内唯一一家公立国家三级甲等中医肛肠专科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辽宁省肛肠医院)。

  从只有3个人的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到如今拥有300余床位的辽宁省肛肠医院,作为这所医院的老院长,田振国带领这所医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发展中医肛肠事业,必须建好学科、建好专科。”田振国教授在建院之初就把二者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他认为专科建设提高诊疗质量,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二者缺一不可。在这前瞻性的战略下,医院于200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之后分别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1年,获批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在田振国教授的带领下,医院先后牵头制定了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肛肠科诊疗指南》《中医肛肠科诊疗指南释义》《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肛肠病分册》,“肛裂”“肛痈”“肛乳头肥大”等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中药灌肠技术的临床研究等多项国家标准化项目及行业标准。医院同时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肛肠医院医疗联合集团,近百家省内外医院成为集团成员单位。2018年,辽宁省肛肠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东北“三省一区”唯一一家区域中医(肛肠)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凸显了医院肛肠科在国内领先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会企合作 实现互惠共赢

  2007年, 田振国教授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 2011年又获得全票通过连任会长。2015年,田振国教授再次当选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会长。十四年来,田振国教授在不断推进学术交流的同时,联合药企资源,共同针对中医药肛肠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协作攻关。

  田振国认为,学会十四年发展历程证明会企合作是成功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学会与企业是可以合作、共赢的。在他看来,医院与药界、企业集团应互相依托,院企之间有互求就该有互动。在研发过程中,医院可以为企业提供病例观察作为科研数据,对药品的研发安全起到重要的验证作用;同时在临床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病人能够更好地接受、使用药品。田振国教授始终认为“医药一体”,药是解决病患的物质基础,是医生打仗的武器,必不可少;而药离开医就难以得到准确的应用,因此二者要形成良性的互动。

  “一些药企对于自身产品的评价不够客观,我们应该把药品准确真实的疗效传递给医生。”田振国教授说道。有时,为了了解产品的疗效,田振国教授不仅会查阅资料,还会赴实地进行考察。在给患者使用好医生药业的康复新液之前,他就带领学会20余人前往好医生药业位于西昌的研发基地,考察康复新液的原料美洲大蠊的养殖情况。在深入了解了美洲大蠊的药用历史并考察了企业全自动化无菌生产线后,田振国教授才放心使用此药。

  近年来,田振国教授不断扩展会企合作的范围,学会为企业的研发安全保驾护航,企业也为学会的公益性活动提供支持。

  回顾“流调” 优化调查结果

  2012年,田振国教授率领分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肛肠病流行病普查工作。历时两年半,调查人员深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社区,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对18周岁以上(含)的城乡居民进行调查,获取到有效样本68906例。这项工作填补了我国近40年肛肠流行病学的历史空档。

  2015年,最新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正式发布,我国肛肠疾病患病率高达50.1%,远远高于心脑血管、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痔疮为最常见的肛肠疾病;肛肠疾病患病率与“久站久坐”的职业特点高度相关,居前五位的职业依次是司机(67.23%)、教师(56.8%)、商业/服务业员工(56.65%)、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54.86%)和专业技术人员(52.54%);患者认知率仅为48.1%,就诊率仅为28%,导致患者就诊率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认知不足、患于隐处、医疗费用昂贵和就诊不便。该调查结果已形成《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一书,并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说到肛肠病流行病普查工作,田振国教授激动地表示,这一结果的发布为我国肛肠学科的科研、教学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据田振国教授介绍,我国上一次的肛肠病流调距今已有40余年,原有的调查数据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由于数据陈旧,此前我国的学术研究大多是借用国外的数据。但由于种族以及生活习惯存在差距,国外的数据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公布使得我国学者有了自己的数据可以引用,大大提高了科研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完成肛肠病流行病调查并不是终点。今年,田振国教授计划对该项目进行回顾性调查,以验证流调结果的科学性并及时监测数据变化。他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对已有病例进行地区性抽查,并对此前的调查结果进行修订,该项目预计用一年时间完成。

  作为我国中医肛肠学科的领军人物,田振国教授并没有满足于学科所取得的种种成就,他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仍需提升的地方。其中,他最为关心的就是中医肛肠的教育传承问题。目前,我国中医学院仍没有开设肛肠专业,中医肛肠的理论体系仍不甚完善。他认为需要在大学教育中设立中医肛肠专业,并把《中医肛肠科诊疗指南》纳入正规教材,作为全国中医肛肠学科的行业标准,这对肛肠学科今后的发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

  同时,人才培养也是田振国教授关注的重点。迄今为止,他已培养博士研究生(传承)10名,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名,分布在全国10余个省。他常说:“人才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加强中医传承就要加大中医的人才储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为中医肛肠学科的发展注入活力。”(闫若瑜)


责编:武玥彤 ]